首页

搜索 繁体
请收藏本站网址:5200book.com

第72节(3 / 5)

人情冷暖,何至于此!待晓,你还是少年,不知官场险恶,记住我今日教训,以后千万小心!”

杜中宵拱手谢过。苏舜钦被除名勒停,但并没有被编管,没有被限制人身自由,其实是可以住在京城的。他出身大族,岳父是当今宰相杜衍,在京城里托人斡旋,总有再起的日子。只是此次犯案,除了韩琦等极少数的人,没有人替他说话。就连以前最好的朋友欧阳修和蔡襄等人,也不发一言。这让苏舜钦心灰意冷,负气从京城出走,自觉天下人都对不起他。

杜中宵从中立的角度来看,觉得苏舜钦过于偏激了。他聚众饮酒,所请的多是一时少年才俊,此次进奏院狱,被范仲淹等人荐入京城的青年文官几乎被清扫一空。这个时候,谁敢牵连进来?再者苏舜钦用公款聚饮,证据确凿,数额较大,依律是死刑。减一等除名勒停,并不算法外用刑,别人能说什么?

此案之前,文人聚集京城,多言行无忌,指点江山,什么都敢说。此次苏舜钦案,聚饮的人不只是议论朝政,诽谤大臣,还讥讽周公、孔子,言行无忌到了极点。说穿了,如果连这样的言行都允许,只怕会造成思想上一片混乱。苏舜钦被重惩,与此有关。

从数年前蔡襄的《四贤一不肖诗》,到后来石介的《庆历圣德颂》,中下层官员直接对朝中大臣贴上“奸臣”、“小人”的风气越来越盛,直接影响朝政。苏舜钦一案,是这一风气的顶峰。杜中宵从邸报上看来的,都觉得再不煞住这股风气,后边会无法收拾。

庆功新政虽然在具体的施政措施上变化不多,更多的是从思想意识和人事上着手,但也绝不是一无是处。但此次新政大量援引中下层文人,而且援引的人多言过其实,缺少扎实的政绩。偏偏这些人自视甚高,说话没有丝毫顾忌,大有一番要改天换地的豪气。这样的做法,本身就是给范仲淹等人拉仇恨,偏他们还觉得是在帮范仲淹等人开一时风气。范仲淹本人早就看出了问题,但却无力阻止。

看着苏舜钦一会心灰意懒,一会痛心疾首,杜中宵意识到,一个时代已经结束了。此次进奏院狱之后,官员再不可以像以前那样肆无忌惮,说话不着边际。

又劝苏舜钦一杯酒,杜中宵心中叹气。此次事件,哪里是为了几杯酒啊!

直饮到苏舜钦大醉不起,杜中宵才把他送回房休息。

回到花厅,杜循把儿子叫到面前,在自己面前坐下,语重心长地道:“大郎,苏通判是个好人,又出身大族,学问声名远播。不想却遭到今日之难。你道是为了什么?适才饮酒,我听到讲,无非是一句祸从口出。你以后为官,一定不要犯这种错,为了一时口舌之快,断送大好前程。最不值的,是这些人因言惹祸,说的话还不是为朝政百姓,纯图一时之快,何苦来哉!”

家事

何苦来哉?杜中宵咀嚼着父亲的这句话,向自己住处行去。

杜中宵可以想象以后的人会如何评价苏舜钦。虽然此次被罚,苏舜钦的同伴亲友全部噤声,没有人为他说话,但只要事情过去,掌握话语权的庆历党人肯定会把事情翻过来。作为苏舜钦的好友,欧阳修以身不在谏职为名,没有为其辨护。但过上些年月,朝政今非昔比,必然是另一种说法。

但对于被革职为民的苏舜钦来说,这有什么用呢?其满腹才气,随着被逐出官场,化为乌有。以后这官场于他只是一个戏台,只能看着别人演戏。

回到住处,韩月娘靠在床上,问道:“苏通判歇了么?白天看他样子,甚是吓人。想几年之前,在临颖县城里见他时,红光满面,意气风发,哪里会想到会有今日之厄。大郎,官场险恶,我也不想你如何出人头地,荣华富贵,只是千万不要犯糊涂,惹下这般祸事。”

杜中宵有些不耐烦地道:“苏通判又惹下如何祸事?不过是交友不慎,贪杯而已!”

见杜中宵不当一回事,韩月娘直起身,正色道:“大郎,你不可不当一回事!若苏通判只是因贪杯误事,以后你便戒了酒吧。饮酒伤身,本就没半分好处!”

杜中宵有些讬异,愣了一会才道:“月娘,我们相识多少年,你可曾见我贪杯误事?身在官场,哪里有不饮酒的道理?更不要说,我们两家本就是卖酒的!”

“卖酒便就卖酒,非要自家喝么?”韩月娘丝毫不退缩。“看了苏通判的样子,可知酒后失言是多么吓人的事!他祖父是宰相,父亲是翰林,岳父也是宰相,也落得这么个下场,你官场一个不慎,岂不是更加悲惨!我们可都是靠你过日子,不只是两家老人,还有肚子里孩子呢!”

说到这里,韩月娘轻轻拍了拍肚子。

杜中宵吓了一跳,忙道:“月娘,你不要闹了!我心中有数,在官场上,不饮酒不可能,只答应你以后少饮罢了。再者正是因为苏通判出身显赫,才做事没有顾忌,致有今日之厄。若是我,断然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。我这个出身,就没有那个底气嘛!”

韩月娘看着杜中宵,过了好一会,见不似作伪,才出了一口气:“你知道就好!”

杜中宵在床边坐下,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