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“天姥连天向天横,势拔五岳掩赤城。”
&esp;&esp;“天台四万八千丈,对此欲倒东南倾。”
&esp;&esp;夸张!
&esp;&esp;这是极致的夸张!
&esp;&esp;他们在《将进酒》当中就已经见识过了,但此两句的冲击力,还是让大家头皮一麻。
&esp;&esp;这种天马行空的行文造句,真的是他们难以想象的。
&esp;&esp;用词大胆,却又瑰丽雄奇,还不显突兀,着实让人心中叹服。
&esp;&esp;“我欲因之梦吴越,一夜飞度镜湖月。”
&esp;&esp;“湖月照我影,送我至剡溪。”
&esp;&esp;“谢公宿处今尚在,渌水荡漾清猿啼。”
&esp;&esp;“脚著谢公屐,身登青云梯。”
&esp;&esp;这几句当中,倒是好理解,主要是里面提到的“谢公”,让他们有些皱眉。
&esp;&esp;大家搜肠刮肚的想了又想,也没能在历史上找到与之相对应的人物。
&esp;&esp;最终,只能叹气,这又是叶老师留下的“伏笔”吧?
&esp;&esp;他们也算是早就习惯了吧,知道叶落在创作过程当中,喜欢自己原创一些人物,或者典故。为的就是给之后的书,留下一个“钩子”。他的这个习惯,从当初写的《陋室铭》中就开始了。
&esp;&esp;“南阳诸葛庐,西蜀子云亭”这两句,当时不知道困惑了多少人。现在大伙知道诸葛庐是什么意思了,但西蜀子云亭却迟迟没有解释。
&esp;&esp;也许,叶老师自己都忘了吧?
&esp;&esp;众人也见怪不怪了。
&esp;&esp;没有深究,懂得大致意思就行。